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安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公元1683年,在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乌坚岭一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家庭,这个家庭是的男主人叫扎西丹增,女主人叫次旺拉姆,这一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小宝宝-普慧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他们欣喜若狂,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成为一个伟大诗人,成为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
首先说下,仓央嘉措是什么人,他是西藏六世达赖活佛,也是一位风流浪子,同时也是让人同情的可怜人。西藏佛教喇嘛,有一个非常神奇的选拔方法,就是灵童转世制度,仓央嘉措就是在五世达赖去世后,第巴桑结秘密派人选取找寻的,在十五岁才被接入布达拉宫,成了闻名西藏的达赖活佛,实际上是个傀儡。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 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 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 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 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 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 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谈起爱情,人们往往想到情诗,而谈起情诗,人们则往往想起仓央嘉措。这位六世达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在阅读那些优美的诗句时,会不禁想问,仓央嘉措的这些情诗,真的是用藏文所写吗?如果果真是藏文所写,又如何穿越不同语言的界限,翻译成汉语,也是如此之美妙呢?不急,先来看一首诗。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唐·高蟾《金陵晚望》译文:这世上有无数擅长绘画的高手,却从来没有人能够把我此刻内心愁苦的心境给准确描绘而出。【解读】悲伤是最难驯服的颜料,总在画布上洇出意外的纹路。高蟾道破了艺术表达的终极困境——那些最深切的情感,永远在语言的栅栏外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