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天眼问政”栏目留言,其手机卡在今年10月,因被运营商研判为异常风险号码而导致通话功能停用。网友表示十分不解,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据了解,这位手机遭限制通话的网友,是贵阳市一幼儿园老师。
在手机号码被停机的一年多时间里,梁萌新不能拨打电话,登不上办公软件,连带绑定的银行卡支付也成了难题,必要时只能先用花呗。2023年8月1日,当四川移动公司误将她的手机号判定为“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这个159开头的号码,仿佛被宣判了“死亡”。
据封面新闻报道,家住四川眉山的二木先生(化名)很窝火有两个使用了10多年的手机号码,从1月9日到1月14日,被停了三次。“一开始移动说我电话打多了,第二次停机当天我只打一个电话,后来又说我换了手机。第三次说我异常但原因不清楚。
近日,有网友向“天眼问政”栏目留言,其手机卡在10月份被移动公司停用通话功能,11月份去营业厅注销电话卡时,工作人员以需要警方开证明为由拒绝。此后她去派出所开证明后再去营业厅办理注销业务,工作人员又让她下一个月再来。她质疑:之前为什么要无故关停我的手机?
近期,许多市民朋友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有人疑惑“充话费”如何与“洗钱”搭上关系?如今,有不少人被无意识“参与洗钱”,已有大量市民仅仅为了节省5元话费而被迫“封号”,更可怕的是成为洗钱的帮凶,给生活造成大量不便。
近日,有民警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视频表示:“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随后,该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热议。这个提醒是有道理的,运营商确实会将注销的电话号码重新投放回市场,也就是所谓的“二次放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