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邹浩实习生 刘何森 陈佳欣通讯员 胡安慰 王昕晔10月19日上午,2024东湖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大会现场举办2024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全国决赛优秀获奖代表颁奖仪式,6位两院院士向获奖代表赠送寄语。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张伟帅 张素)“为什么我们要走向太空?这是科学家的‘执念’,也是我个人的理想。”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布鲁诺·罗西奖获得者苏萌近日在一场公益活动上说,并寄语学生们有机会成为科学家、“上太空”。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凝视满天星河,你是否在童年也会有这样一个梦: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6月14日,眉山天府新区。清华附中天府学校初一六班的王伟冉,就问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博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科学家?
近日,长郡中学与长沙银行朝阳支行分工会联合开展了“助飞梦想”的慈善活动,旨在通过实际的慈善关怀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助力学生们追随梦想。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也特别强调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们在未来成为金融消费者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张改平实验室内,张改平(左)在指导团队成员开展科研。 受访者供图开栏的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把科学事业当作毕生追求,呕心沥血、献身科研,不惧艰辛、攻坚克难,用重大的创新成果点亮了我们的时代。他们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科技工作者。他们身上,闪耀着一种精神的光芒。
王复明院士(左二)在工程现场向参观者介绍高聚物防渗修复材料的扩散机理。受访者供图人物名片王复明河南沈丘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坝道工程医院院长,黄河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基础工程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解决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难题。
人物名片 王宁利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长,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青光眼诊疗技术研究”和“重点眼病群体干预”两大领域;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省部级一等奖5次,以第一作者或
从手画地图到计算机绘图的巨大转折,从地理信息系统到时空大数据平台的里程碑式跨越,王家耀始终敢为先、走在前。 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李英华 曹萍大约一根铅笔的长度,笔杆纤细,杆头是一个金属钢笔尖,这个被称为“小笔尖”的老古董,和其他十来件长长短短的工具静静地摆在一个古旧的盒子里。
6月22日,对于钟志诚来说,是非常特别也非常值得铭记的一天。2017年,钟志诚从国外学成归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以及满腔的爱国情、报国志,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一头扎进了磁性材料理论计算研究。
科学家浪漫起来是什么样子?在欧阳自远身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欧阳自远是我国天体化学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如今虽已年近九旬,他仍坚持为青少年们做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