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喂,哥、哥啊”……当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粤语讲古经典名句,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大多深受感触。在那个娱乐消遣方式单一的年代,一家大小、三五知己围坐在收音机旁,倾听着讲古大师们讲述一段段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已是一大乐事。
日前,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岭南戏曲频道策划的《岭南小古王》粤语讲古大赛总决赛晚会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最终7号选手曹维岳获得大赛冠军。 大赛自今年3月开始启动,举行了6场海选及1场半决赛,近千位小选手中共有12位选手进入总决赛。
曾几何时,粤语讲古是广东地区最受欢迎的本土艺种之一,自从改革开放起,在过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知名的粤语讲古大师包括张悦楷、林兆明、冼碧莹、缪燕飞、吴元标、颜志图、叶振邦、梁锦辉、霍沛流、李伟英、郑达等等,不知道大家最喜欢谁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电台播出粤语讲古时,可说是万人空巷“听古仔”。伴随着饭菜香,张悦楷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林兆明的《西游记》《东周列国传》,“王医生”吴元标的《征途》,与佛山人共度了无数个日夜。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周秋敏 实习生 罗志安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除署名外)“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对于老广州人来说,这句话再亲切不过。上世纪80年代,每到饭点,通过电台无线电波传播出来的粤语长篇小说连播、广播剧,曾陪着一家几代人一起“下饭”。
林兆明上台获赠墨宝。为传承“广派”语言艺术,弘扬广府文化,10日,“听见·广州”大型广府经典文化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贯穿2016年全年,通过播出广播系列节目、录制出版专辑、原创歌曲音乐会巡演以及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粤语讲古”艺术,扶持推广广州本土题材的音乐文化。
老广州都知道一首民谣:榕树底,担凳仔,霸头位,听古仔……这首民谣描述的场景,这些年来在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槎龙镇泰小学习善园内经常出现。在这里,9棵百年古榕枝叶相交,围出了一个天然的阴凉去处,让“大榕树下讲古仔”这一岭南民俗有了更生动的展现。
讲起《杨家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兴唐传》呢D古仔,有边个唔知我地“楷叔”——张悦楷。 他的语言流畅清晰、声音富于表现力,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倾倒了两广粤语地区的听众与海外许多粤语语系的华侨。那一句“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