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贺丹 制图在江西省兴国县,流传着一位兴国籍革命女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的感人故事。1934年,在女儿还未满月的情况下,因战况紧急,李美群接到归队命令。她只能忍痛将女儿托付给村民,自己则跨上战马,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奔赴疆场,未曾想这竟是她们母女的生死永别。
程嘉馨 制图1933年5月,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敌军重兵包围,贺龙的大姐贺英不幸负伤。她交给外甥向轩一把手枪和一个装着2枚金戒指和5块银元的布袋,让他赶快走。贺英牺牲后,向轩一路辗转找到红军,找到大舅贺龙,留在队伍里成为一名红军战士。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1.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长征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一,它不仅是一次战略上的伟大转移,更是一场精神与意志的极限考验。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征途中,红军队伍中涌现出无数英勇无畏的英雄集体,其中,“绝命后卫师”红34师以其悲壮的战斗事迹,成为了不朽的传奇。
程嘉馨 制图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天台山以北的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这支近3000人的队伍里,只有7位女同志,她们被称为长征中的“七仙女”。在长征之初,她们就豪言: “就是死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决不向后转!”“决不当逃兵!
实习生祝锦如 制图赵章成曾是国民党军的一名普通迫击炮手,在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长征开始后,赵章成“百发百中”多次为红军突围创造条件。1935年5月25日,刚刚渡过金沙江的红军突出重围,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前,但强渡的“十八勇士”被敌军火力压制在滩头。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征程,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更是红军命运的转折点。在这段艰苦卓绝的历程中,有八位英雄人物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的正确决策和默契配合,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军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跨越万水千山,历经无数磨难,最终完成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这场伟大的征程中,有八个人的名字,如同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印记,深深地影响了红军的命运,为长征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邓贺丹 制图长征途中,有这么一位独臂将军,两次被认为牺牲甚至开了追悼会,两次“死而复生”,他就是晏福生。第一次追悼会进行之时,被认为牺牲的晏福生和警卫员扛着缴获的枪支,押着俘虏进入会场。他看着战友们窘迫的样子,自己先乐了:“敌人还没有消灭,革命还没有成功,阎王爷不愿意收我呢!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师以上规模约120次,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胜利到达陕北,迎来了红军大会师,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
十大大将中年纪最大的是张云逸,出生于1892年,他是大将中唯一一位生于1900年之前的。而十大元帅中,只有四位出生于1900年之后,分别是:陈毅、徐向前、罗荣桓、林彪,年纪最大的是朱德,出生于18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