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2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二),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国新恐龙2024鸳鸯龙Yuanyanglong窃蛋龙类(Oviraptorosauria)是一群特殊的兽脚类恐龙,其化石常见于白垩纪的亚洲和北美洲,至今发现了超过40个属。如此丰富的物种及化石为我们认识窃蛋龙类的多样性、行为、个体发育和繁殖等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中国发现恐龙新属种被命名“达泰龙”2月29日,记者从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团队获悉,此前在江西省会昌县发现的两件甲龙亚科标本为甲龙类新属种。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达泰龙”,意为“通达、安泰”之意。达泰龙的发现是对晚白垩世早期甲龙亚科化石记录的重要补充。
2月29日,记者从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团队获悉,此前在江西省会昌县发现的两件甲龙亚科标本为甲龙类新属种,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达泰龙”,意为“通达、安泰”之意。达泰龙的发现是对晚白垩世早期甲龙亚科化石记录的重要补充。甲龙是一类草食性恐龙,生活在晚白垩世的北美洲和亚洲。
2月29日上午,中国甲龙新物种“英良达泰龙”在福建厦门正式对外公布。2月15号,恰逢中国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乔丹·马伦(Jordan C.
一件出土自我国江西省的晚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新物种“兽纹华夏胄龙”。这一成果于近日发表在了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上。江西省博物馆内的“兽纹华夏胄龙”的骨骼装架。(吴洁 摄)这一研究由云南大学和江西省博物馆合作完成。
日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发现了9000多平方米的恐龙足迹化石点,经过清点测算,现场的恐龙足迹有4300多个,这些足迹有的是近似圆形,有的则是类似兽爪形状,并且多个足迹成行,地质调查人员对现场的地质测定年代显示,恐龙足迹所在岩石层距今已经有1.5亿年了,但是现场的足迹保存得十分清晰,通过专家对痕迹的辨认和分类探查,确定共有恐龙足迹4属4种,并新发现了恐龙足迹种属1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超级酷的发现。在中国江西省,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恐龙,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兽纹华夏胄(zhòu)龙”。这个新发现已经发表在一本叫做《历史生物学》的国际杂志上。这个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主持编纂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志》蜥臀类恐龙分册已正式出版,该分册志书内容包括自1929年中国的第一种蜥臀类被报道以来,截至2018年年底发现于中国并正式报道的210余种蜥臀类恐龙,分布于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2024中国新恐龙China Dinosaurs中国西南首次发现鸭嘴龙类恐龙!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特别是在近几年发现了富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并且命名了多种新恐龙。就在2024年秋天,一种来自重庆的新恐龙被命名,它也结束了西南没有鸭嘴龙类恐龙的历史。
我国新发现了一座约1.5亿年前鸟翼类恐龙化石,这一次是在福建。通过研究,确认该化石物种为世界上侏罗纪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距今1.48亿年到1.5亿年之间。这也是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因此,它被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并登上了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家历经200余天野外发掘和长达一年的修复与分析研究,确认发现于福建省政和县约1.5亿年前晚侏罗世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属于鸟翼类恐龙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
来源:新华视点 近日,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发表一篇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云南省禄丰市发现了早侏罗世蜥脚型类恐龙的又一新种——岳氏星宿龙。这一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合作完成。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海鲁研究员课题组在云南禄丰发现早侏罗世蜥脚型类又一新属种——王氏栗树龙。目前,该王氏栗树龙化石已经被工作人员布展在恐龙谷大遗址馆内进行展出,每天有不少参观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