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个职业看似简单平凡,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未来。但你知道吗?在中国,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统一的职业名称,它还藏着很多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从公办到民办,从特岗到灵活用工,教师的编制类型千差万别,每一种背后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待遇和压力。
每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都有三类教师。第一类教师能说会道,校长喜欢型这类教师形象气质俱佳,活泼开朗,性格张扬,有人缘。学校开展的教研、文体等活动都能积极主动参加,并发挥其带头引领作用。这类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教育教学活动比赛,并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有各类荣誉证书一大堆,职称评定也上得快。
2023年暑期的某天,远在四川的一个年轻教师在网上给我留言:“刘老师您好,我最近刚生了宝宝。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的感受,就是觉得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远了。我身边有些人在专业上表现平平,却靠着‘关系’调入了成都,我放不下文人的清高,不与学校的人吃喝玩乐,感觉没什么出路。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我是职称分类评价的获益者。”今年9月,33岁的杨梦娜晋升为副教授。“以往讲师满5年才有资格申报副教授,今年,学校为有突出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开辟‘绿色通道’,不受论文等量化指标限制,由教学委员会直接提交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杨梦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