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前不久,因新冠肺炎疫情被“困”在海南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280份鸡肉三明治和石锅拌饭。这是韩裔美国人全大卫请他们吃的一顿爱心餐。大卫3年前从纽约来到海南生活,后来在海口开了一家餐厅。疫情暴发后,他没有像其他许多人那样关闭餐厅。
自从假期以来,我们似乎还没有在假期已结束中恢复过来,每个周末都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出门继续玩,国内的客人不时向我吐槽着国内疫情愈发严重,我这里却没什么太大影响,其实这里每天也有几十例,由于疫苗注射率高,大家才能有这样休闲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以我家这位老外为例,疫情是什么,自由才是最重要的,呃,好吧,我也入乡随俗,在国外生活了这么多年,自我感觉别的没什么长进,这里的生活方式倒是学了个八成像。
嘿,各位头条的看官们,今儿咱们来聊聊美版知乎(全球最大的问答网站Quora)上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些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回国后是不是觉得生活不方便了?说起这事儿,我得先笑一笑!因为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一场“跨国生活大对比”。
过去 20 年,互联网把地球联通成了一个 “ 村 ” 。很多人会跟国外友人来波面对面,点对点的聊一波。世超前阵子就在 B 站上发现了一个小孩 up @ 花小朵和花小芽,这个账号属于两姐弟,他俩跟各国的大人 / 小孩交流聊天,从而学习英语。
逃离北上广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从10年前,就有很多白领离开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成家立业。随着这三座超级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各个方面的消费水平也是水涨船高,国人望而却步,也让另外一个特殊群体——外国人也抓耳挠腮,加速撤离。
加上网络流传“洋大人”的说法,所以想问问我怎么看?或者想知道,我作为外国人,在生活中是否也有感受到“特别优待”的例子?我回想了一下,最后得出的答案是:除了周围的朋友会多多照顾我们之外,并没有传说中的“优待”啊!比如网友吐槽:普通人丢了东西很难找回来,如果是外国人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吧?
泰国网友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件事儿……(泰国人什么都发到 facebook 的,一切,everything……)是有个歪果仁,冒着烈日酷暑和每日一暴雨的危险,在芭堤雅沿街捡垃圾,“他的心灵是美丽的”,他写到。垃圾遍布芭堤雅,他又写到。
特别想写这篇文章。也许是民族荣誉感【这不是虚的】,也许是好胜心【这也不是虚的】,也许是我喜欢写【这个有点虚】。往往喜欢写文章的人,说话的时候容易脸红,面对面吵架的时候容易卡住,回头,再偷偷趴电脑旁边敲字,把憋着的那股劲得写出来。
网络上有一群患上了“中国后遗症”的外国网友。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已经无法忍受外国生活的“落后”了。很多外国网友都在网上吐槽,回国之后的“降级生活”让他们无所适从。有一位在中国生活了13年的英国人,第一次带儿子去英国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