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佳霖在威海市陶瓷厂的院落里,有两口布满修补痕迹的大陶缸,玉兰花瓣随风飘落在陶缸旁,锔瓷技艺带来的古韵古风迎面扑来。锔瓷,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也是手艺人用心守护、传承和发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锔瓷技艺的发展,不仅让破碎器物重获新生,也为它们赋予了崭新的生命。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妙然、范冬婷)日复一日地细致擦拭,年复一年的精心修复,只为让“沉睡”的文物旧貌换新颜。在宜城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易泽林凭借巧手静静地修复时光碎片,用青春延长文物生命,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
当家里的高价值陶瓷碗盘、杯子、瓶子等物品,破碎或者磕碰出现缺口了,除了扔掉之外还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吗?柳波向群众讲解锔瓷技艺柳波的修补工具10月27日,在全国村BA现场、台江非遗集市,六盘水市45岁的锔瓷非遗传承人柳波带来了锔瓷的瓷器修复方法。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民间的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手艺,过去的人勤俭持家,瓷器打碎了请锔匠修复一下也能继续用。锔瓷、包口、镶嵌……61岁的王培波小时候跟着姥爷和舅舅修补锅碗瓢盆,耳濡目染地学会了锔瓷技艺。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民间的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手艺,过去的人勤俭持家,瓷器打碎了请锔匠修复一下也能继续用。锔瓷、包口、镶嵌……61岁的王培波小时候跟着姥爷和舅舅修补锅碗瓢盆,耳濡目染地学会了锔瓷技艺。
9月15日晚,第二届湖南非遗博览会在郴州长卷历史文化街区启幕。此次博览会主题为“非遗画卷 美好相见”,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郴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共有约150个非遗项目、近1000名非遗传承人及演职人员参展参演,活动将从9月15日持续至17日。
自1980年跟随父亲学习灰塑技艺以来,他坚守灰塑艺术40余载,制作的灰塑作品遍布珠江三角洲地区;他修复的名胜古迹祠堂庙宇已达上百座,修复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让灰塑艺术绽放光彩。他就是灰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
潮新闻 共享联盟·海宁 杨茜 通讯员 王澜窗外,春色正宜人;窗内,则是切割、雕刻的各种忙碌身影。这是位于海宁市盐官镇镇区内的一个古建筑工作室,一群木匠正为海宁横头街历史文化街区赶制一些精细活。作为团队总顾问,71岁的王继康不时上前查看下大家案头活的质量和进度。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我记得我当时整个脸都是肿的,眼睛都合缝了。”回忆起自己刚开始接触大漆过敏时的场景,山东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李程说道。
记者 杜春娜 实习生 李鲁涵破损的瓷器怎么重新“滴水不漏”?散碎的瓷片怎么通过大漆描金焕然一新?从古流传至今的瓷器修复技艺,如今又重现在人们眼前。张唯佳,这位济南的95后瓷器修复师,在一件件破损的器具中,找到修补的乐趣与意义。
中新网山西新闻12月31日电 12月16日,晨光熹微,长治市上党区八义镇红绿彩村一间工作室中,原晋旭仿若置身尘世之外,整个人与眼前的石狮子融为一体,眼神如炬,紧锁着每一处雕琢细节。随着粉末簌簌落下,秦汉古韵、唐宋风姿渐次浮现。
26岁小伙修古画古书登上热搜,还将通过参加线下活动展示非遗他是书画修复师,也是UP主俞明锐不是一个高产的UP主,因为修复一幅书画或一本古籍所需要的时间,短则大半个月,长则大半年。然而,作为B站UP主“在下曼妥思”,他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