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真是越看越有意思,每次读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意味。受央视《西游记》的影响,我们往往会把目光聚焦到那几位主角身上,比如孙悟空、唐僧。一方面,整部作品都是围绕着孙悟空的个人经历展开的,另一方面,整个故事框架又是以玄奘取经为基础搭建起来。
上文中提到玉帝借蟠桃来了个一石三鸟之计:弥补亏空,抑制道教,扶植佛教。猴子自知闯祸出逃,玉帝大恼,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作者进行了讨论,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天飞的《西游记的八十一问》这部书中的观点:李天飞从《西游记》的形成历史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认为《西游记》中的故事都是以民间已有的关于孙悟空、唐僧、如来佛、观世音等多个独立故事为模板汇合修改而成,由于这些故事在民间影响甚广,当用到孙悟空、唐玄奘等的ID和这些故事框架时,为了保证民间对故事的接受度,就算故事过程天马行空,故事的结局都必须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