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类案件,要特别给各位家长提个醒,使用手机支付的时候,要尽量避开孩子,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未成年人拿家长手机给主播刷礼物的事儿,屡有发生,甚至有些涉案金额高达几百万元。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的钱,能追回吗? 来看今天的《诉帮律师时间》。
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不过,网络在拓宽孩子们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议问题,比如未成年人背着家长进行充值打赏,这些钱能返还吗?社交软件里的“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虚设,平台是否要为此担责呢?
对于这样的行为,《民法典》也有相关规定,其中8周岁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龄节点。丰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宏伟: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的规定,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打赏、游戏充值行为系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其监护人可以要求直播平台、游戏平台退换打赏、充值的款项。
案例:前两天同事刘sir接到了一个案子,夫妻两口子在外地工作为了经常联系跟孩子打电话和视频就把之前父亲用的一个手机留在了家里给孩子再用,孩子之前也挺正常只是玩玩游戏,在上个礼拜父亲的手机上收到多条短信显示银行扣款了5000多元,孩子母亲看到了还以为是他老公打赏了女主播随即晚上孩子父亲下班后大吵了一家,最后解释清楚后开始查找原因和打电话咨询某平台,才得知是在老家的孩子看的游戏直播送的礼物,随机联系该 主播和平台能不能退款,多次协商无果后找到了我们最终才得以退款.
近年来,未成年人用父母的手机给主播打赏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只要以“未成年人打赏”为由向平台申请退款,都可以挽回损失吗?【案件回顾】10岁的小州偷偷登录母亲的短视频账号看直播,并充值了近2万元给主播们“刷礼物”。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罗沙)最高人民法院7日发布公告,就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司法解释拟就“假离婚”、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等问题作出规定,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4月30日。
随着某平台带货增多,许多家长都在其平台上绑定了银行卡,便于购物。恰逢暑假来临,神兽归笼,见学业辛苦的家长,便纷纷给小孩玩起手机,但孩子毕竟年幼无知,无意中就可能通过赠送小礼物的方式,将绑定银行卡的钱财掏空,打赏直播。
近几年,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事件屡见不鲜,有些家长在孩子发生过大额打赏行为后,仍疏于对孩子进行监管,个别家长疏忽大意的主要原因在于误认为只要以“未成年人打赏”为由向平台申请退款便可挽回所有损失,但事实却并非都如此。
来源:罗平警方 未成年在刷抖音时,误将微信内的1800元打赏给了主播,民警接到报案后,迅速处置,及时追回,避免了群众遭受损失。2月11日下午,未成年小刘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罗平县公安局鲁布革派出所求助,自己在玩抖音时,不小心点错,将微信钱包的1800元打赏给了主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直播行业也随着兴起,越来越多的低龄孩子沉迷网络直播,“一掷千金”打赏主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未成年人抵御诱惑的能力弱、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差,为了自己喜欢的主播,不惜盗刷家长的银行卡打赏主播,有的打赏数额甚至高达百万。
来源:【丽水日报】近日,龙泉市西街街道有一9岁孩子沉迷直播,拿父母的钱随意打赏主播,幸得民警出手寻回。2月4日,龙泉市公安局西街派出所内,村民季师傅带着9岁儿子小俊(化名)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据季师傅讲述,寒假时,小俊常拿他的手机玩,微信支付密码小俊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