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初识东林党,大致是从这首诗开始的。回到家乡无锡的顾宪成无事可做,因自身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底蕴且闲不住,便和弟弟顾允成商议,从事讲学活动,并找了无锡一座宋朝时学者杨时讲学用过的书院做讲学点,这所书院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
历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著名的“清流”君子群体——明末最大的士大夫官员群体东林党一向在舆论上享受着高尚、清正、爱国、忠君的名声,勇敢地和大宦官魏忠贤斗争,部分人士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可谓不壮烈。
中国自宋以后,一直奉行“以文制武”治国原则,社会阶层跃第的规则也从“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转为“书中自用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到了明清之后更是直接演化为“八股取士”,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文人墨客崇尚清谈、不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