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邱睦通讯员 陈贝实习生 吴瑾悦湖北一男子在某知名网购平台上购买户外电池。到货后,男子发现收到的电池与平台上的并不是一个品牌。他一怒之下,将网购平台告上法庭,要求三倍赔偿。近日,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驻矛调中心巡回法庭审理了此案。
近日,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http://tousu.thepaper.cn)接到消费者熊先生投诉称,今年2月,他通过物流将六箱货物从深圳邮寄至广州,但收件人签收时只有五箱货物,第六箱货物遭“调包”,收到的只有一个空文件袋。熊先生称,寄出的第六箱货物为12双AJ球鞋。
眼下“双十一”购物节正在火热进行中各大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下单推出优惠券、满减、预售付定金等各类促销手段有些人经历一番烧脑凑单操作后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商品但也有不少人踩了坑遭遇了网购纠纷商家价格“先涨再降”算欺诈吗?消费者付完定金后悔了怎么办?商家虚假宣传、实物货不对板该如何维权?
近日,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让外界看到了公安部门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的成果和决心,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部署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公安机关累计排查网络谣言线索8万余条,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
“消费者:始祖鸟Logo的后爪由三根脚趾变成了两根”近日,山东的一位陈先生(化名)向黑猫投诉平台爆料,他在得物APP上购买了一条始祖鸟品牌的运动裤,结果收到货后发现这条运动裤上的logo与正品logo出入很大,他因此怀疑买到了假货。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庞鹤) 对海淘用户而言,吸引力最大的服务为“海外直邮”。不过,所谓的“海外直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北京消费者于女士在某平台一家海外直邮店铺买到“货不对板”的羽绒服后要求退货退款时,却遭遇店家关店跑路的困扰。
央视网消息:眼下,“双十一”购物节正在火热进行中。各大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下单,推出满减、预售付定金等各类促销手段。有些人经历一番凑单操作后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商品,也有人踩了坑,遭遇网购纠纷。商家价格“先涨再降”算欺诈吗?商家虚假宣传、实物货不对板,该如何维权?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