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教研室讲师潘若天发表了一篇题为《女性何以不宜称“先生”?——性别视域下“先生”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迁》的文章,在网络引发热议。潘若天指出,在传统中国的语言实践中,“先生”没有性别含义,男女都可用。
先生最早的含义是指年长之人——即先出生之人,后来又指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或者知识分子,到了清末民国以后,这一称呼又被用在有民族责任感、使命感的人身上,比如鲁迅先生、胡适先生,同时,这个称号也成了一些伟大女子的称呼。
5月25日凌晨,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网民哀悼并留言,“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用先生称呼的女性了,也给那个时候美好的时代画上了句号。”女性为什么要称呼为“先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仓颉造字 掀起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惊涛骇浪之后,有开创中国文化先河的《诗经》、影响人类思想至今的《论语》《孟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更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实习生 梁舒奕2月17日晚,《感动中国》节目在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中称呼古典诗词大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为“先生”,引发热议。澎湃新闻(www.th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