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创作大赛#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我受教育的过程,语文教材中都能见到鲁迅的身影。
对于当下网络社交媒体上时不时出现的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传闻,6月29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作出回应,原文如下: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近年来,不断在网上看到有人为“鲁迅文章从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除”而鸣不平。他们列出了许多“删除理由”来一一驳斥:“通假字太多,不利于孩子学习汉语”“句子深奥难懂”“批判性太强,不够正能量”“脱离今天的时代,不合时宜”等等。
从小学的《少年闰土》到初中的《孔乙己》再到高中时期的《阿Q正传》,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伴随了我们的学生时代,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鲁迅是我们国家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尤其是他作品所表现出的那种民族气节,依然被众多人所称赞。
对于当下网络社交媒体上时不时出现的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传闻,6月29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微信公号上发长文回应称,鲁迅先生的作品从未大规模“撤离教材”,鲁迅先生一直与所有使用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孩子们同行。
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代中小学生都从先生的作品中学习了典范的语言、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批判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虽然经历了多次调整,但鲁迅一直是教材选入作品最多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