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政府对囚犯的人道主义关怀吴钩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苏州设立了一所“安养院”,占地约三顷,有房屋百来间,是专门收治病囚的医院。南宋士大夫陈耆卿的《安养院记》记载了这所安养院的修建过程:当时有一些人反对建立病囚医院:“囚,有罪者也;固死,死有罪者也。医有罪,使不死,岂过欤?
在一些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死囚在被砍头的前一天晚上,狱卒都会给其端上一碗非常丰盛的断头饭,甚至还会配上一壶好酒。一来是让死囚上路后做个饱死鬼,二来是国人讲究死者为大,让将死之人感受一下人间最后的温暖。
古代的刑罚是五花八门的,而最简单最有成效的方法就是将不轨之人处死,这样一来既能够杀鸡儆猴,又能够巩固统治。(古代严苛的刑罚)但古代中国讲究的是刚柔并进、恩威并施,所有的事情不能一味地采用强硬的手段去打压,也要适当给予人文的关怀,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治理一个社会。
倒数24 小时:收到死亡通知。于人道主义关怀,死囚通常是在处刑日的前一天得知自己的死期。即使是恶贯满盈的死囚,当他得知生命只有一天时,内心也只剩恐惧与焦虑,这时监狱会派出精神保健师来安抚犯人的情绪,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倾听。
刑罚是国家除暴止乱、赏善罚恶的必要手段,自然免不了诸如死刑之类制度化的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尊重天理人情,坚持“恤刑慎杀”“义刑义杀”。为此,逐渐形成了体现仁义、仁爱、人道,尊重、体谅伦理亲情的死刑执行制度。
2004年7月23日,被称为“冰毒皇后”的女犯华艳在资阳被执行死刑。华艳的死刑执行与一般人有三大不同:一是华艳年仅29岁,被抓时年仅26岁,她脸庞轮廓分明,身高1米7,身材苗条,常常将在脑后盘成一个髻,露出光洁的额头。
高墙之内有温情--走进“全国看守所管理机制创新先进单位”安徽怀宁看守所新华网合肥5月21日电(记者杨玉华、周畅)“我死之后,想把我身上有用的东西全部捐献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希望他们能健康、幸福地生活着……”这是一名身负4条人命的死刑犯人在临刑前留下的最后心愿。
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按照当地习俗,逢年过节,儿女要给父母送上鞋袜,以表示关怀和问候。”请问其中的“关怀”用得妥否?谢谢。四川读者 陈先生 陈先生:“关怀”表示“关心、照顾、爱护”的意思。“关怀”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政府或组织对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