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爱书人看到好书,总不免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念,想把它推介给别人,而多了解一种语言,常使这种心愿较容易达成。 初读《感觉的自然史》时,颇惊讶于作者的博学多闻,不论天文地理、历史掌故或是文学用典,作者都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神即自然,是斯宾诺莎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斯宾诺莎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这种泛神论思想在15-16世纪西方开始流行,泛神论是把大自然和神等同起来,强调“神即自然”,不再把宗教中的上帝和神视为高于万物的存在,而是把自然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宗教和哲学,神学与哲学有什么本质区别,这是很多人的疑问。“神即自然”是斯宾诺莎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石,斯宾诺莎早期是犹太教徒,犹太教中神和上帝的观念影响了他的思想,在犹太神学把上帝视为最高的存在,斯宾诺莎也认为宇宙应该是一个有最高统一的存在。
句芒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出处很多。今天说说上古时期神话中的四季之神。1、春神勾芒,鸟身人面,面状正方。主司生长,故又称司命之神。好乘玄云,陈风雨,巡游下界,能锡人寿,使子孙茂。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祝融2、夏神祝融,兽身人面,驾两龙。
我们再来看看宗教的神,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神,有的是多神信仰——如中国道教便是多神信仰,有的则是单神信仰——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而佛教则是无神信仰,佛教的神是另一种生命形态,他具有特殊能力,并不是万能的神,而佛陀本身也是个人——一个修为极高的人转而变成更高维度的生命形态,所以佛陀
“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是文化的核心,何谓中国文化,绕不过何谓中国人文。学者冯天瑜的著作《中国人文大义》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依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饱含反思与哲思,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核心与中国人文的传奇,以图文溯源历史、寻脉人文。
中国有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神仙,而且都十分敬重神仙,每当有什么灾难或者是要去做什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总会向神仙去祈求,希望能够有好运。到底有没有神仙这是一个很大的哲学命题,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做讨论。但是对于神仙这两个字,中国的许多人都有着深深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