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草堂的前身叫邱氏书室,是清朝嘉庆年间增城举人邱觉黉倡议,广东省内邱姓族人集资兴建,作为省内各县邱姓考生参加省试的宿舍,这块地皮原来属于彭家公馆,邱姓族人花了2000两白银买下来,于清嘉庆九年动工,1806年落成,共耗资近5万两白银。
公车上书与戊戌变法——光绪二十一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发动下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在《中国钱币》杂志“中国传统货币金融文献导读”专栏上先后发表《从传统经典看货币》系列文章,选择重要的传统中国经典货币金融文献,既从历史情景出发,以求“理解之同情”,也与今天的货币与金融理论思考相对接,力戒简单比附,坚持“古今东西立体比较”,以传统中国的货币与金融思想资源,为重建货币与金融理论提供参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历史书上的康有为是拥有民族大义的“圣人”,是救亡图存的正面人物。然而真正的康有为却与之相去甚远。人们以为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被迫逃亡海外十多年,处境凄凉,狼狈不堪。
记得历史课本里,说康有为无外乎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办了万木草堂,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三件事可以说很好的涵盖了康有为的一生,但是清代的很多东西,特别是学术思想,在历史书里本来就语焉不详,很多人没有搞明白康有为究竟主张什么,梁启超拜康有为当老师的时候,他已经17岁中举了,而当时33岁的康有为还是个秀才,梁启超图的啥?
《严复的哲学思想: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都兰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版本文为作者为《严复的哲学思想: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一书所作的序言,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2021年是严复逝世100周年。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看,纪念严复逝世百年也是意味深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