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8岁的丁玲和25岁的陈明终于完成了夙愿,不顾风言风语幸福地走进了这场迟来的婚姻。延安文艺界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上,陈明出演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的一个话剧人物,陈明英俊活泼,话剧演的传神,歌也唱的不错,丁玲被深深的吸引。
丁玲,原名蒋祎文,字冰之,湖南临澧县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作家与社会活动家。在上海大学的求学过程中,丁玲的文学才华逐渐显现,她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梦珂》,此作品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为她在文坛奠定了初步的声誉。
文 | 陈漱渝丁玲有一双标志性的大眼睛,美丽又清澈。美丽的眼睛很多,清澈的眼睛罕见。作家丁玲(1904.10-1986.3) 中国古代的圣贤很重视一个人的眼睛。孟老夫子就说过:“胸中正,则眸子瞭焉。”意思是,只有心地纯正的人,眼睛才会明亮。丁玲就是这种心地纯正的人。
我第一次见到丁玲,是1982年10月 30日上午,在丁玲与县直机关干部的见面会上。那几天,临澧人似乎骄傲了许多,小城里的人们不时相互转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丁玲,回到了阔别60年的故乡临澧,随同的还有她的伴侣陈明,诗人周良沛、作家任光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