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角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如:三角洲是连接河流与海洋(湖泊)的纽带,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学和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其学术意义。三角洲是陆地增长点,号称“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这是其国家和民族方面的意义。三角洲是大城市聚集地,与人类文明关系密切。
大江自高原而下,一路奔流,到入海处便形成三角洲。近年来,三角洲地区面临流域来沙减少、污染物输入、洪涝灾害频发等多重环境压力,大河三角洲的环境健康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地面沉降、盐水入侵……世界主要三角洲的“家底”如何?
来源:【人民日报】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河流搬运来的泥沙量大,而且无强劲的潮流或波浪将泥沙带走时,三角洲就会快速发育,向海延伸。三角洲湿地在洪水调控、气候调节、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意义重大大河浩荡,携沙填海,积淀成洲。
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线性的景观“如果沿着中国的海岸走上一次,以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理念去看‘陆海之间’,还有当下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您建议在哪儿停留?”这是我们报社的编辑向10余位不同领域专家提出的一个共同问题。自然资源和地理分布是理解海洋、岸线和海岸带的基础。
8月10日,为庆祝“全民健身日”,宿州市举行了千人竞走活动。“益行健走团”的成员们相聚三角洲公园,场面那叫一个壮观!当队长发出口令,成员们打着旗子,背着音响,伴着音乐的节拍,沿着公园的人行道,顺着汴河坝子,整个行程近1个小时。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题:黄河三角洲的绿色变迁——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生态补水见闻新华社记者刘诗平记者9日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2023年黄河调水调沙正处于小浪底水库集中排沙期,调水调沙期间向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生态补水已经结束,共向自然保护区补水1.
今年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携手沿黄省级党媒以及山东16市党媒发起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记者选取万里黄河的九个标志性点位,蹲点十二时辰,以小见大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变。今推首期报道,记者蹲点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万亩芦苇摇荡,连天碱蓬似火。
9月17日下午,伴着微凉的秋风,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鹳湖湿地自然体验区。放眼望去,岸边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荻。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驻足体验区,在高饱和度的绿植中,点缀朦胧的紫荻花,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