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 朱胜利 通讯员 魏锦池 图/文马石成生于1940年,祖籍新密市曲梁镇河西村,新密市豫剧团编导。曾任政协密县三、四届委员,政协文史资料撰写员、郑州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他是新密市豫剧团的台柱子,被誉为“豫剧泰斗”。2019年12月23日,被公布为郑州市级豫剧豫西调传承人。
流派,可以说是中国戏曲艺术一大特征。它是戏曲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戏曲艺术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象征,更是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虽然一些年来没有出现新的戏曲流派,只有戏曲流派传人,但是当今新流派在戏曲界的萌发和涌动,尤其是在河南豫剧界称谓流派的现象很普遍,而且呼声很高。
苏兰芳,老一辈豫剧表演艺术家,出科后在开封、西安演出,一炮而红,是当年与常香玉齐名的豫剧新秀。后相继在汝阳、洛宁、延安黄龙、潢川等剧团任主要演员、团长等职务。她主工青衣、花旦、老旦兼演小生、须生,唱腔用大本嗓演唱。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豫剧是中原文化之明珠。豫西调渊源于靠山簧,是豫剧的主要支脉,在河洛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靠山簧素有渊源嵩县之说。深入开展豫西调靠山簧之研讨,对于弘扬戏曲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豫西调则是豫剧流行于洛阳往西一带的一个流派。“豫西地处山区,因当时唱戏无扩音设备,为取演唱回音效果,多依山平土为台,选靠山或对应大山处演唱,当时这种唱腔被群众叫做‘靠山吼’,后来‘靠山吼’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剧种——靠山簧。”
豫剧崔派被称为悲剧流派,创始人崔兰田是豫西调代表人物,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
阎国斌:1900年生,陕西西安人。西安尚友社创始人之一,专攻须生,红生造诣精深。表演豁然大度,潇洒脱俗。演唱的代表剧目有《卖华山》《困土上》《单刀赴会》等,有“活关公”之称。刘易平:1906年生,陕西长安县人。
马金凤参与创作的《穆桂英挂帅》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盛演不衰 新华社发。昨日,记者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惊悉,该校终身教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