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着最后一块光电倍增管模块安装完成,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计划明年正式运行。那么,探测器拥有什么样的造型和独特设计?研究中微子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价值?一文了解。探测中微子的“黄金瞳”如何工作?
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是科研团队耗时多年,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建造的一个巨型实验室。利用这个深埋地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们将捕捉探测宇宙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明天,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即将建成。中微子: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什么是中微子?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历时近十年建设,我国大科学装置——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昨天(20日)建成,该实验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计划明年正式运行。
来源:中国科学报 12月18日上午,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迎来了最后一个关键节点——液体灌注。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 冷舒眉】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的建设进入收官阶段,11月20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这个位于广东江门的大科学装置建在地下700米,建成后将主要研究宇宙中的一种“幽灵粒子”——中微子。什么是中微子?
探秘“幽灵粒子”——中微子的传奇之旅,神秘粒子引发的轰动!▶️曾经,有一个关于神秘现象的传闻在网络上疯传,有人声称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仿佛感觉到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那种力量虚无缥缈,无法捉摸,就好像是传说中的“鬼魂”在作祟。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江门中微子实验:地下700米的神秘粒子“捕手”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其最大的特点是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为微弱,因此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以轻松穿过人体、地面、地球甚至是太阳。同时它的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
1月15日上午,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站选择广东、落户江门的“三大理由”。
1月15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第一位走上“代表通道”的是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作为“国之重器”,为何会选择与广东共建,而且落子江门呢?
科学家在研究放射性现象时,遇到了难题。β衰变过程中,能量呈现出不守恒且连续的特性,电子只带走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似乎莫名消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曾认为β衰变中能量守恒定律不再适用。1931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中微子的概念,推测其在能量消失现象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11月20日,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中微子,作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不仅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还因质量极轻、运动速度接近光速,且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而极具神秘色彩。
今年以来,江门开平市把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作为重要抓手和重大发展机遇抓紧抓实,以守正创新的姿态积极探索,带动全市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农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提升县镇村建设品质、激活县镇村发展活力。据统计,今年1—10月,开平市共接待游客872.96万人次,同比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