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与目的1.1 国际形势与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背景复杂,涉及多个国际势力的博弈。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朝鲜半岛成为两大阵营斗争的焦点地区之一。
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为遏止“联合国军”北进,于1951年5月下旬至6月10日在朝鲜涟川、铁原地区进行的阻击战。在历时十几天的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第63军顽强抗击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歼敌1.5万余人。
太原战役,是我军在掌握战略和战役主动权的情况下,于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4月24日,华北军区部队和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兵力,在中央军委指导下,由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中共太原总前委书记、太原前线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指挥,对孤守太原之阎锡山部进行的一次攻坚战。
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由于当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统治了党中央,拒绝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极力推行消极防御和错误的作战原则,使红军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辗转战斗在敌军堡垒之间,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屡遭失败,最后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使主力红军和根据地人民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挫折。
这次战役,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第1、第6师和第7、第10纵队等,共19个团3.3万余人,在1946年7月13日到8月27日的一个半月间,与国民党军5个整编师15个旅12万人作战,包括5次进攻和2次防御,先后于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如黄路、邵乔等地进行了7次战斗,总计歼敌6个旅及5个交警大队总计5.3万余人,所以,又叫“七战七捷”。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八路军第115师为配合在晋绥作战之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打击日寇,于9月23日至26日对侵犯平型关之日寇第5师团之第21旅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全歼该敌。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奋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