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成”的合作理念下,中国重汽 2025 年亲人服务大会近日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大会现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行业专家等600余人,共同探讨服务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全力谋划未来发展的宏伟新蓝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 记者 孙春丽 特约记者 许晶亮家住海口琼山区的专职志愿者陈爱容,自从2019年开始就一直热心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只是参与交通巡逻、打扫卫生等,后来参与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志愿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了。
白天护、晚上陪,还要解决一日三餐,“一人住院,全家累”,这是大多数人生病住院的真实写照。不少独生子女更是分身乏术,忙得焦头烂额。为了化解陪护这一难题,在河北石家庄,不少医院建立了“无陪护病房”,让患者有陪也有护。今年37岁的何蕊骑电动车出行时不慎滑倒摔伤,造成左腿胫骨平台骨折。
集聚政府、企业力量精准扶残助残,涛雒镇——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早上8点,灿烂阳光洒进院子里,农疗区的各类蔬菜长势喜人,两名残疾人正在给蔬菜浇水。缝纫、剪线头、翻衣服、包装……在工作服生产车间里,10多名残疾工人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舒年近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统一指导各省规范护理价格项目,逐步优化价格水平,同时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需求,引导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性、技术性护理服务获得增量收入。
吴智伟,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他关爱邻里、乐于助人,他和他的妻子都是居民们交相称赞的“贴心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吴智伟所工作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上海市基层政府在社区设立的为民服务平台,每天都要为各类居民办理各种事务。
1月16日清晨,在忙完家里的事后,市民任大爷来到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一区。这时候,他的老伴已经吃完了早饭,正在护理员的指导下,做康复运动,促进功能恢复。去年12月,任大爷的老伴意外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
告别“一人住院,全家奔波”,我国新增“免陪照护服务”项目,它与“无陪护病房”有什么区别?24小时不间断的专业照护怎样让患者更有“医”靠?“一人住院,全家奔波”是我们生病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病来如山倒”,生病住院时我们很难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独自应对检查治疗甚至日常生活。
□付颖(西京学院)6月12日,“聋哑爷爷带全家为特殊孩子服务30年”的词条出现在微博热搜,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据报道,在江西南昌,80岁的何兴武和妻子都是聋哑人士,30年前,他创办特殊教育学校用手语为听障孩子上课,妻子则照顾孩子日常,培养出近400名学生。
一人住院全家忙,白天黑夜连轴转。一旦家里有人生病住院,全家将面临巨大的照护压力。近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文件亮点之一就是新增“免陪照护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此前,福建、浙江、湖南、天津等地已经陆续开始了相关的试点工作。
很多家庭遇到过家人生病住院“陪护难”“陪护贵”的问题。近日,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试水 “无陪护”病房新模式,所谓“无陪护”,并非“无人陪”或者“不陪护”,而是由医院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进行陪护。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老人患病住院陪护难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为减轻家属负担、提供更好服务,一些地方的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引发社会关注。所谓“无陪护”病房,是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
光明日报记者 李婷 赵嘉伟 龙军“一人住院,全家忙得团团转”,这是大多数患者住院、家人陪护的真实写照。一边是护士配置缺口严重,难以满足患者需要;一边是家属为了陪护患者,工作生活两头累。两难之下,无陪护病房作为一种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