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啊,谁能说得准呢?谁又能想到,我这个平平无奇的营长,竟然因为一件小事儿,一步登天当上了团参谋长?要不是亲身经历,打死我也不信这种好事儿能落到我头上!那是1981年,我刚满30岁。家里穷得叮当响,老爸老妈身体都不好,还有三个弟弟妹妹要养活。
至年底,我来师机关工作近一年时间了。一天,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团下一个营长打来的,他说:他们参谋长要提团长了,他想当参谋长。我俩尽管不太熟悉,但我还是表达祝贺之意。他急着说:“不是这个意思!是听说师里想让你过来当参谋长!”我解释说:“我不知道啊!没人问过我的想法!
有人以为很简单,是正营职,这是以目前条例定的。是,没问题!但是否把这个问题拉长一点,以历史的眼光看,也就是说以1965年取消军衔制以前来看这个职务的级别。许多少人都知道,1952年军队对干部定级,这是为授衔做准备。团职干部除了正团、副团还有准团。什么是准团呢?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这是大众对参谋长这一职位最常见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参谋”指的就是参谋长,而“长”指的就是各级的部队长,换言之就是如果参谋长没有得到所在部队的军事长官的支持,那么就没有任何权力及影响力,没有人会把参谋长的话当回事。
宇哥带你读原著,一起来看由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等主演的经典电视剧《亮剑》第七回。看解析,更深入。楔子在《亮剑》主要角色中,如果以武力值排名的话,魏大勇和段鹏是毋庸置疑的前两名。至于他们俩到底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由于没有生死决斗过,按照段鹏的话来说:只有天知道。
某种程度上,年龄是个宝。对于军官来说,无论是晋升还是转业,抑或是技术职称的评定,都与年龄息息相关。在科研院所、技术密集型单位,目前基本上来说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你如果学历是短板,在未来提拔任用、评职称来说多少会有影响,特别是科研院所,基本上博士,你如果是本科或者硕士,只能考虑从事行政工作,对于这些单位来说,主体还是以技术科研工作为主体。
作者:相忘于江湖我军建军起点是南昌起义,但第一支完全自主武装力量是叶挺独立团。众所周知,“枪杆子”这一科学论断由主席在“八七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但是我党建立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却是1924年10月由周公向中山先生提议成立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