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精准找到肿瘤,打开开关并释放药物。得益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这一科幻片场景中的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有望加快进行应用。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目前,北京9家试点单位赋权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共完成63个项目的赋权工作。
该机器人隐藏的「武器」仅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经过小鼠实验,肿瘤生长有效减少了70%。这种纳米机器人能精准杀死小鼠癌细胞,机器人的「武器」隐藏在纳米结构中,只有在肿瘤微环境中才会发起攻击,诱导癌细胞凋亡,在正常生理环境下会保持惰性。
中新社武汉12月24日电 (马芙蓉 黄玲林)记者24日从武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科首席教授官建国带领团队,研制出可注射溶栓纳米机器人。这意味着,未来,外科医生通过向病人注射纳米机器人来治疗心血管相关的疾病,有望成为现实。
科技日报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报道,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单剂量尿素驱动的纳米机器人,成功地将小鼠膀胱肿瘤体积缩小了90%。虽然目前直接将药物施用到膀胱的治疗方法显示出良好的生存率,但其治疗效率仍然很低。
·费林加团队在分子机器领域不断探索,迄今已经设计出多种分子元件,能在控制之下做出开关、旋转、定向移动等动作。其应用前景包括能自我清洁和修复的材料,能在人体内实现精准投放的智能药物,甚至是能执行各种任务的纳米机器人。在宏观世界,人类已经有能力制造上天入地的精巧机器。
现在,在纳米级的尺度下,一场“特洛伊战争”正在打响:利用特殊纳米技术构建的纳米机器人,携载着药物在血管中穿梭,识别到肿瘤血管时,纳米机器人就仿佛“特洛伊木马”一般,将药物“伏兵”在肿瘤血管内精准释放,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其缺乏营养供应并最终坏死。
在科幻电影的精彩世界里,《蚁人》无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微观尺度下的奇妙冒险。当人体缩小到 1/70 时,散热面积会急剧减少至 1/5000,而产热的身体质量更是会锐减为 1/35000,如此一来,身体就不得不极大地提高新陈代谢速率,这意味着每天需要摄入与自身体重相当的食物才有可能维持生命的基本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