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在入侵关内的日军上百个师团中,要说战斗力组成最强的师团,莫过于在战争前就已经编组完成的17个常设师团,因为师团装备最好,兵员素质较高,因此这种类型的师团也被日军称之为——甲等师团。这17个甲等师团分别是近卫师团,第1-12,14、16、19和20师团。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抗战爆发后,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其中的甲种师团主要为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人数共有28200人,历经日俄战争以及一战并未裁彻的部队,成军时间久且历经大小战事,战斗经验以及训练上非常扎实,对日军来说是作战主力中的主力!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抗战爆发后,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其中的甲种师团主要为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人数共有28200人,历经日俄战争以及一战并未裁彻的部队,成军时间久且历经大小战事,战斗经验以及训练上非常扎实,对日军来说是作战主力中的主力!
作战序列中,师团是最基础的战略单位,而在师团内部战斗力强弱不同,自然也是有甲乙丙丁之分。很多人认为在日军师团里面,战力天花板是以17个常设师团为基础的甲等师团,最多后面加上后来居上的第13、18、55和56等师团。
在整个二战期间,日军部队以师团为编制,组建了多个师团侵略我国和其他国家,他们按照强弱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师团,其中甲种师团实力最强,战斗人员约15,000至20,000人,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