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龙骨钉上肋板,四周围上木板,这就是古代木船的大概制造过程。可木材不论拼合得多么严密,一经热胀冷缩仍会产生大大小小的缝隙,漏水是一定的。古代造的木船为什么不会漏水呢?木船制作好后,各构件之间的板缝、钉、栓、孔眼等,如果不加以密封,船一下水,必定会漏水。
在现代的水泥船,铁船出现之前,农,渔民劳作,出行,出海所用的船,都是木制的,而制造这些木船的工匠就被称为:船匠制造木船,先要根据船吨位和构造绘制好船的尺寸和构件。按3吨至5吨农用船为例,有些构件名称说起来非常形象。
潮新闻 编辑 倪冰今天(7月11日)是第19个中国航海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海洋的神秘感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现代航海科技的发展让逐梦深蓝触手可及,古人又是靠啥“黑科技”驰骋大海的呢?如何不易翻沉?
“捻船匠”,对日照人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说它熟悉,是因为日照人民世世代代与渔相伴,靠海吃海,老一辈人出海捕鱼、缝补船只可少不了它。说它陌生,又是得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捻船匠已经越来越少,从业人员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