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的空窗期,不少人不是忙着找工作,而是急着找机构“代缴”社保。这背后,藏着多少风险你知道吗?2022年3月,《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规定,虚构劳动关系参保属于骗保行为,最高可罚5倍金额,甚至可能坐牢。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自由职业者、全职宝妈、离职过渡人员、无业人员为了自己参保或者防止社保中断,把社保关系“挂靠”在熟人公司或花钱找机构代缴社保。专家表示,这种通过虚构劳动关系来参保的做法看似便利,却是骗取参保资格的违法行为,社会危害严重。
3月18日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个人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虚构社会保险参保条件、违规补缴,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将按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