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2021年,中科院院士丁仲礼在接受《鲁健访谈》节目的采访时就曾直言道:“西方国家天天喊着的实现碳中和目标就是在放空炮!
碳中和一直是个政治,也是个生意,碳中和曾经对中国非常不利,因为中国这样的国家,不仅仅承担自己国民的消费生产,同时也在为全球消费生产,即使这样的条件下,西方给我们的碳排放指标,还是总量而不是人均计算的,相当于我们承担全球超过40%的工业生产,有20%的人口,我们的碳排放允许值只有15%左右,超过这个额度,他们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制裁,政治上,我们非常被动。
碳中和其实就是西方国家限制我们的一个阳谋。先把自己立在道德制高点上,然后居高临下地要求我们减少碳排放。原本以为用这招能够拖慢我们的发展速度,但没想到我国弯道超车,发展出了光伏、储能、远距离输电(特高压)、新能源车等技术,而且这些技术还领先全球,成为了经济放缓时期的新动力。
耶伦访华之际,美国媒体高度聚焦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对于耶伦“产能过剩”对华施压的做法,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耶伦为阻挠中国清洁技术,不惜把反气候保护主义包装成绿色产业政策,甚至丢弃了200多年来的经济学原理。
听听这个说法是不是非常合理,毕竟二氧化碳排放过多确实是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的,而如果真的可以通过减少排放,再增加吸收的双重手段,最终真的达到碳中和的话,那无疑对整个地球是一件非常大的好事,所以这个碳中和的概念放到任何地方你都没有办法去否认,说是不好的,这就是成为顶级阳谋的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东西必须是站在大义上,而且是全人类的大义上的,绝对正确的事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郭雪南 冀琳 北京报道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就任当天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巴黎协定》。与此同时,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的积极行动和显著成就,却让美西方的“碳打压”策略彻底破产,也让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占据了道德和行动的制高点。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261篇原创文章:这篇文章,准备和各位读者朋友聊一个当下炙手可热的概念,那就是碳中和。根据英国能源与气候智库统计,截至 2021 年 12 月,全球已有 136 个国家和地区承诺碳中和。
文/编辑:麒阁史观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许多国家在全球变暖上,用“碳中和”这样的话题来限制其他国家碳减措施,我国也曾被西方国家用“碳中和”来限制工业发展。然而,如今碳中和不仅没有“锁死”中国,反而先把越南给“锁死”了。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就职首日(1月2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呼吁各国坚持气候行动,强调“能源革命不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