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普度众生的出家人,被确诊下咽癌淋巴转移后,状态仍然舒缓平和,不惧死亡。我们医院的护士都叫他——金大师。金大师是德高望重的佛门大师,2月中旬于黑龙江三甲医院施行检查后,CT结果提示右侧喉癌并咽旁淋巴结肿大。待到2月底复查时喉镜结果提示咽喉有肿物。
张大伯今年67岁,平时身体好,酒量也好,多年来每天都要喝上两顿酒,一天下来得喝约半斤高度白酒。不查不知道,胃镜检查报告显示,虽然他的胃黏膜没有异常,但是食管和下咽部发现了两处黏膜异常,病理提示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慢慢吃,不着急……”8月2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52岁的张先生正在咀嚼吞咽食物。面对华西医生的叮嘱,他的眼睛逐渐湿润:在被诊断为下咽恶性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时,他没有想过有今天这样的康复。
崔先生一直患有慢性胃炎,今年做胃镜检查时,医生告诉他,检查发现他的左侧梨状窝可见粗糙菜花样新生物,不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这个位置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因为发病部位隐蔽、不易被早期发现,患者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
60多岁的张大爷,平日里身体硬朗,没有其他的爱好,就爱抽烟、喝酒,一包烟、一斤酒是每日最低的量,每一年张大爷都会定期体检,一个月前的胃镜检查发现左侧梨状窝粘膜粗糙不光滑,既没有咽部疼痛的不适,也没有吞咽不畅的症状,消化内科医生也拿不准是什么,建议其到耳鼻咽喉科主任刘蓉蓉处进一步排查。
崔先生一直患有慢性胃炎,今年做胃镜检查时,医生告诉他,检查发现他的左侧梨状窝可见粗糙菜花样新生物,不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这个位置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因为发病部位隐蔽、不易被早期发现,患者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
8月2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52岁的患者张先生已经能够自己吞咽一些稍硬的食物,除了咽喉部位尚留有一条管道,他已经能够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一名42岁脑溢血脑死亡器官捐献者的捐献,让罹患下咽食道癌的张先生有了重生的机会。
8月23号上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近日为一名下咽食道癌的52岁男性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喉、气管、甲状腺、下咽、食道多器官簇联合移植手术。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移植的多器官均存活,已达到出院标准。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张潇月)近日,莱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成功实施本院首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莱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在手术治疗方面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该院多学科协作在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胶东在线9月20日讯(通讯员 张潇月) 近日,莱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成功实施本院首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该院耳鼻喉科在手术治疗方面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在助力患者诊疗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