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晓炜在两千多年的赓续传承中,端午节一直保持着独特魅力,承载着华夏古老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尽管各地“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端午吃粽子、插艾草,是一种习俗,亦是一种文化传承。早在3000年前《诗经》中就有关于艾草的吟咏:“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爱不释手 【读音】àibùshìshǒu 【释义】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故事】出自南朝萧统的《陶渊明集序》。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后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是晋代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躬耕。
#萌娃成长记#88、爱不释手【名称】爱不释手[ài bù shì shǒu]【释义】释:放下。“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示例】“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