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系列,以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讲述当年难忘的经历、梳理亲身所见的历史事件,串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
作者:史波波、梁捷1940年9月,日军为保护其沿江后方交通安全,掠夺秋粮,配合其对重庆等地的进攻行动,从无锡、丹阳、镇江、武进、句容及金坛等,纠集万余兵力,辅之以数十架飞机,对皖南地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
在我们大家以往的印象中,新四军的对日战役少的很,抗战初期只有1938年6月韦岗战斗这种消灭日军20余人的小战斗,与八路军115师在抗战初期的平型关战役、129师的突袭阳明堡机场战役、神头岭伏击战等动辄消灭日军上千人或者几十架飞机的战斗比起来,似乎小的多,给人一种游而不击的印象。
来源:人民政协报1938年4月初,新四军军部移驻皖南岩寺,完成整编任务,共1.03万余人。5月5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岩寺,先后进驻太平县麻村、南陵县土塘。5月中旬,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陈毅、傅秋涛率领下,挺进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白天橘子洲,晚上文和友”,年轻人利用周末或小长假直奔目的地寓教于游的红色旅游逐渐“活”起来一座看似普通的“民国小镇”里迎来了十几名身份迥异的青年,他们“穿越”到80年前,在黑暗的夜里潜伏,寻找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他们背负了怎样的秘密?要实现什么使命?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 国民党军第 3 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令新四军加强上官云相第 32 集团军在芜湖青弋江一线的阵地防务, 并把新四军与国民党军的两个师成 “ 品 ” 字配置: 第 3 支队居前, 国民党军第 108 师的阵地位于 右后方, 第 144 师的阵地位于左后方。
第一次反“扫荡”:从1940年4月21日起,日军为了确保其长江水路交通的安全,巩固和扩大在芜湖、铜陵一线的江南占领区,从南京、芜湖、铜陵、贵池等地抽调1万余人,兵分三路,向皖南地区“扫荡“,企图一举占领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进而占领徽州、屯溪及整个东南一线。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从皖南地区北上过江的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合围,血战7昼夜后,终因众寡悬殊,大部壮烈牺牲,仅2000人侥幸分散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