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记者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团队合作,首次实现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并在大海中利用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相关研究成果6月2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12月18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林子)12月1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所产氢气可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
【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在青岛建成】财联社12月16日电,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项目的建成不仅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提供了探索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近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项目的建成不仅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提供了探索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12月18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
中新社深圳10月15日电 (记者 索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15日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海水制氢研究成果,这是谢和平院士继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研究成果在《自然》正刊发表后,就该领域研究在《自然》子刊发表的第二篇研究成果。
来源:经济日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近日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氢相结合的方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这个消息令人振奋,因为海水制氢属于前途远大的未来产业。一是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发展网讯 著名杂志《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6月12日发表的文章China has become a scientific superpower(中国已经成为科学超级大国),其中专门介绍了中国科学家独创的海水直接制氢技术进展。
美国的科技巨头们开始卷能源了。过去一周,谷歌和亚马逊相继宣布核电相关合作协议。10月14日,谷歌宣布向核能初创公司Kairos Power购买多个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s,Small Modular Reactors)的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