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一旦视神经出现离断,患者往往永远失去视力,这样的病例在交通意外事故中屡见不鲜。8月17日,2024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脑科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介绍了他对视神经再造研究的最新发现。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11月4日,昆明同仁医院隆重举行了“苏国辉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苏国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协会院士、美国医学及生物工程学会院士、广州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
来源:【宁夏日报】6月21日,在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龙,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邸多隆等各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代表,分别从宁夏枸杞的科研与产业转化、枸杞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怡)2月17日,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李晓光团队创新性地揭示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凝胶可填充脑卒中腔,促进脑卒中腔内产生新的神经元和血管。
来源:【新乡日报】□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金秋时节,创新新乡又添2张闪亮名片。10月16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为新一批实验室揭牌。新挂牌的6家省实验室,新乡占2席——中原再生医学实验室、中原智能医学实验室。至此,全省省实验室达到26家,新乡拥有3家,数量位居全省第2位。
为集中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东莞市在脊柱脊髓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推动相关诊疗技术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康复服务,经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批准,1月10日,东莞市脊柱脊髓损伤研究所在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揭牌成立,值得提及的是,这是该院建院67年来成立的第一
来源:【大河健康报】本报记者 胡心洁 安伟 通讯员 丁芸 杨涛 文/图视觉神经系统修复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如何微创获得足量、形态可控的自活体组织……10月19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修复国际高峰论坛在新乡市举行。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广州市政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有委员就如何在“双减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等问题提出提案。为此,记者走访市内多所学校,调查广州在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方面的做法。“孩子们的想法很有创造力!
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副理士长,北京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Asia Pacific Developmental Biology Network 组委会成员,Current Zoology主编,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Journal of Cell Science、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Cell Research、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Open Biology等杂志编委会成员;
机器人下围棋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从珠江水到我们的饮用水究竟要经过多少步骤?飞机机长竟然还要掌握摩尔斯电码的技能……4月23日,2024年世界少年儿童发展论坛系列交流活动之“我们爱科学”故事会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
3天43场专业活动,深度透视中国精准医学发展!9月20—22日,2024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第六届精准医学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全方位为生命健康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权威指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10月13日,2024年全国科普日重大活动启动仪式暨东莞市细胞科技创新论坛活动在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举办。30多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出席活动,12场大型科普活动将陆续开展,“神奇的干细胞”走进大家的生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海报受到关注。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5日至25日在各地集中开展,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院士活动中心、广东新快报社联合策划、精心设计推出的手绘院士海报已正式登陆广州各大地铁站、公交站。
再生康复技术,作为前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疾病治疗、组织修复乃至器官再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11月17日,东莞市细胞科学与再生康复技术创新交流会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互联网+”全病程管理项目启动会举行。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0日讯(通讯员 朱玲玲 林郁珍 冯少图 记者 王璐)11月15日至17日,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主办的 “首届泛大湾区眼科学术会议(PGBO・2024)” 在东莞举行。
2025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当下,作为举办地之一,广州已全面吹响备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号角,并借东风、铆足劲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许海峰和小运动员们为十五运加油。
院士、教授作报告,300多位眼科同仁聚首,超百个学术报告呈现……11月15日至17日,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主办,东莞市医学会眼科分会、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承办的“首届泛大湾区眼科学术会议(PGBO·2024)”在东莞召开。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医学形态学的核心学科,该领域科学研究有哪些新进展?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面前,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将怎样在教学与科研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Cell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Mol Psychiatry、Nature Communications、Biological Psychiatry、Cell Death & Differ.、Mol Therapy、J Neurosci、Aging Cell、Mol Neurobiol、Neurobiol Aging、J Neurochem等国际知名杂志,长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审专家,意大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衰老组一组组长,塞尔维亚共和国基金会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