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街边有着废弃的墙壁或杂物,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其实也可以是展现艺术的方式呢?一位名叫赛吉奥的葡萄牙艺术家就十分擅长逼真的3D街头涂鸦,只要利用简单的喷漆,他就可以把看似平凡的裸露水泥块转变为其他物品,真实度之高让人甚至以为那不是绘画,只能说这样的技术真的太厉害了~
2月9日上午,1路公交94周岁生日之际,老乘客郑亮为线路捐赠车模。这个公交车模型是扬子江牌WG661车辆模型,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在1路上线运营,郑亮购买车模后,花了十几天,改成了武汉公交车的线路名和车牌。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歌迷”“球迷”“电影迷”……但你遇到过“公交迷”吗?在中山,一名来自中山市迪茵公学的高二学生黄奕蜚因热爱公交,在深中跨市公交开通之际,自制深中跨市公交模型,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深中跨市公交开通。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在自己改造的车子里睡觉与工作每位创业者也许都会捉襟见肘,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Angrybovine设计工作室就曾经如此。于是他们出招把一辆产于1991年的Silver Streak铝制挂车改造,变成他们的办公空间。
在北京市档案馆里有一组公交车模型,看着是又亲切又怀念,有些早日退出历史舞台,有些仍行驶在路上,带着一份激动的心开始了北京公交的资料收集,发现有很多公交爱好者,他们不仅对各种车型如数家珍,还给这些公交车起了可爱的昵称。
如果你经常在徐汇区坐公交,或许偶尔会遇见“熊猫公交车”,也一定对15路的“辫子车”造型毫不陌生。那么,公交车的变迁历史是怎样的?错综复杂的公交网络又是如何有序运作的呢?本期徐汇少先队周末半日营活动,30位社会化招募的“小小交通运营官”,来到了上海久事公交大厦,打着队旗看徐汇!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今,从满是童趣的涂鸦石块到艺术家手下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玩具的界限已被无限拓宽,成为一个与年龄无关,多元化的文化领域。
“这个车门可以打开,里面的零件也参照了深中跨市公交的原车。”中山市迪茵公学的高二学生黄奕蜚介绍着自己“新作”——迷你版的深中跨市公交模型。自购1000多件零件、前后花了20多天,黄奕蜚最终赶在深中跨市公交开通前将模型拼装完成。黄奕蜚与他自制的公交车模型。
新京报讯(记者左琳 通讯员刘燕梅)“小伙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工作中有精力、有活力、有头脑、肯钻研。”这是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师傅们对姜松岑最多的评价。姜松岑今年26岁,因为从小喜欢汽车,2019年毕业后,他进入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成为一名保修工。工作中的姜松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