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多位种植大户咨询2025年常规早稻品种,比较关心的问题有熟期、产量、抗病性等,双季早稻一般选择早中熟品种较多,全生育期105-110天,产量与品种、天气、管理等因素有关,抗性强的品种容易稳产,管理得当能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
近年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中,玮两优8612综合表现优异,尤其是产量方面,在江西、湖北、安徽、河南、湖南等多地亩产达到1000公斤,在2021-2022年超级稻测产中连续两年亩产超过1100公斤,2023年在江西、湖南作再生稻种植两季亩产超过1200公斤,2023年被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2024年1月30日,张谢勇博士仔细观察并记录疣粒野生稻的表型性状。疣粒野生稻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旱生野生稻材料,具有喜光又怕晒、喜温又怕热、喜湿又怕水的特点。海南三亚山区,密林深处,一株“杂草”自由地生长,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来源:农民日报】近日,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暨高产优质新品种中农粳11现场观摩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举行。滚滚稻浪,阵阵稻香,在宝山农场4队的百亩示范田,水稻新品种中农粳11沉甸甸的稻穗在秋风里摇曳。与会专家和种植户,对水稻新品种中农粳11表现出的高产和抗病、抗倒伏特性表示肯定。
10月27日,怀柔区桥梓镇漫山慢水·小毛驴农场的稻田里很是热闹,今年6月播种的“太空水稻”成熟了,在农民的吆喝声中正式开镰。田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王银婷身穿白大褂,认真观测、比对,记录数据后,带领专业团队对水稻进行了收割。
日前,贵州筑农高科种业公司(以下简称“筑农高科”)与旗下安徽昇谷农业科技公司联合自主创制和克隆的水稻矮杆基因(sdlr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是被称为“绿色革命”的水稻矮化育种领域又一重大突破。专利证书。
想去太空或许还很遥远,但对于桥梓镇居民来说,近距离接触“太空水稻”已成为现实,这是因为,口头村漫山慢水小毛驴农场有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带领的培育团队,培育出的太空“小薇”黄稻、太空“小薇”NIP、太空“小薇”稻9311种植试验田了。
中国科学家接连实现了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从常规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的突破,并继续奋战在不断提高产量、缩短育种周期的追梦路上。你知道,在地球上还有多少人在忍饥挨饿,徒步千里只为寻找食物吗?又有多少人在饥寒交迫中颓然离世?
近年来,我院颜龙安院士团队紧跟稻米市场需求,重点在优质稻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良食味品种培育上进行突破,选育出野香优航1573、泰优明优丝苗和野香优520等口感好的杂交稻新品种,将有利于优质稻产业优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加速优质稻品种的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