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XX学校成立于1983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生命、尊重个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五育并举进行课程改革,形成了“强德育—完善人格,优智育—启迪智慧,重素质—乐观进取,活艺体—陶冶情操”的办学特色。
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新课程实施与评价“从学后用走向项目式”小学场——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教育集团专场为探索全省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改革思路,促进各地、各学段教师的对话交流,提升教师在大单元、项目式和跨学科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力。
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已走过了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改革推行之初入职的青年教师如今已经成长为教学骨干,而今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更是只知“新课程”而不知还有“老课程”的存在。教师们在新课程中成长,对新课程的理念耳熟能详,若我们问询教师:“您认同新课程吗?”估计多数教师都会回答“我认同”。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专门把“改进教育评价”单独列为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
在深圳蛇口半岛的最南端,有一个“闪亮”的校园。她是一个能够看海听风,又有厚重历史文化滋养的学习乐园,她就是成立于1962年的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赤湾学校。 在这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教育者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
来源:【中国教师报】26.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改革了艺术课程设置,在原先的美术、音乐基础上新增了舞蹈、戏剧、影视,综合性更强。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新三科”开设的价值意义何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革评价机制,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来源:【中国教师报】本周五晚7:30,“课改中国行”与您不见不散。新课标对课程实施评价建议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落实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如何灵活操作?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7月24日,“教师享读会”第十期公益共读活动开场讲座“让学生创造着长大”举行。本次活动共读的图书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教授的作品《让学生创造着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