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相扣传承木作匠心 精雕细琢演绎工艺之美——访市级非遗项目遵化“龙韵凤华”宫廷木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那淑云视频:魏伟 赵亮 王欢紫檀福寿纹扶手椅、黄花梨攒靠背四出头官帽椅、雕螭龙五屉柜……一个个古香古色的桌、椅、橱、床,演绎宫廷器具之华美。
原标题:大国工匠刘更生“京”雕细“作”42年,带着传统家具“见证”世界级“大场面”——(引题)于榫卯间创新传承非遗技艺(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白至洁北京,东城区,永定门外地铁站,上班族在早高峰的“混战”中脚步匆匆。
本报记者 尹晓宇《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6日6版 版面截图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原题:江苏苏州市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宋卫东——一榫一卯 古雅精丽江苏省苏州市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宋卫东(见图②,受访者供图)拿着锤子连续敲打,榫卯严丝合缝地嵌到一起,不用胶水,不用钉子,一把明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和冠欣近日,“规矩·生面——冯乐耘暗榫动物造型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开展。昂首迈步的雄狮、扬蹄奔腾的骏马、蓄势待发的猛虎……用传统榫卯结构打造的各种动物造型,线条流畅,动态十足。它们的创作者冯乐耘今年已经95岁了。
上海,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不一样的颜色。灯光设计师钟鸣觉得,上海是阳光洒在建筑上的暖黄色。在中国古建筑榫卯非遗传承人王震华的眼中,上海是厚重的咖啡色。上海,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供每个人挥洒自己的图景。王震华,运用传统的榫卯技艺构建现代的城市标识。
原标题:青春在一榫一卯间闪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蕴聪作为一名85后明式家具传承人,史志晔一直有着困惑。他发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中,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追捧和喜爱,也让非遗传承与发展有了新的可能,但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他们也不断遭遇新问题。
10月20日,2024首届“非遗生活荟”进入第四天,即将圆满落幕。和煦的阳光洒在各个展位上,好玩、好买、好吃的非遗好物让游客们目不暇接。步入大师展,让人们感觉置身艺术殿堂。非遗传承人利用传统“榫卯”结构,构建起一个展示江苏非遗精髓的空间——“大师‘荟’客厅”。
来源:【黑龙江日报】小小一个枕形鲁班锁,手一掰就变成了小凳子。王松浦一边摆弄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叫鲁班枕,也叫鲁班凳,是用一整块木头镂空锯成的。”王松浦何许人也?他是方正县的一名木匠,也是鲁班锁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榫卯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6日讯(通讯员 宋林 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用黄花梨、红酸枝、紫檀、楠木等名贵木材制作的罗汉床、架子床、香几、官帽椅、条案、平头案,各式家具,琳琅满目。8月16日,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家具制作技艺(榫卯结构小木作技艺)专业性分馆正式对外开放。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8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思佳 通讯员 宋林)8月16日上午,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家具制作技艺(榫卯结构小木作技艺)专业性分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系长沙首家专业性非遗分馆,集传承与创新结合、教育与体验并重、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为一体。
【科技文明探源】◎本报记者 吴叶凡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它广泛应用于各类木制建筑、家具中,是我国古代工匠伟大的发明创造。作为我国古代科技成果的重要代表,榫卯对东亚地区的传统木制建筑产生深厚影响。榫卯结构的建造思想,成为古人留给今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大众网记者 陈子昊 东营报道“这是建筑又是鸟笼,既具观赏性又实用……”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杨氏扎刻榫卯传承人杨雷的工作室,一个个构思巧妙、形态精妙的扎刻作品映入眼帘,一旁的传承人杨雷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着扎刻房屋的制作。
爱东营讯 近日,“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遗馆隆重开展,展览从冬至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共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市杨氏扎刻榫卯技艺等2个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作品首次在国家馆亮相展区。
榫卯相接,结构紧密;刀锯协作,形状初现;拼接组合,成品展现。近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在辅导员、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家具制作技艺分馆),亲身体验千年榫卯技艺的制作过程,深切感受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
中国有属于自己的顶级智慧工艺——榫卯工艺,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之魂。这一技艺留存千年的魅力之处在于:不用一滴胶、一颗钉,就能让建筑跃然崛起。王震华正在工作室内钻研榫卯结构。在上海闵行区华漕镇,就有这么一位沉迷榫卯文化的“木痴”——王震华。
王震华使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天坛祈年殿模型。资料图片王震华使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天坛祈年殿模型。资料图片扫一扫看神奇的榫卯【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山西应县老城西北角,矗立着一座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应县木塔。木塔无言,观之者却如闻黄钟大吕。
中新社上海1月9日电 题:揭秘榫卯千变万化的内里乾坤——专访微缩古建筑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震华作者 李姝徵 任新月榫卯是传统的中国木工技艺。一榫一卯,看似简单,却千变万化、屹立不倒,是力与美的统一,蕴含着中国人深邃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