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9月19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航天、重大工程、交通等多个领域最新消息: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发布、两大国之重器同时投产……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多个领域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硬核科技+超级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澎湃动能。
在调研学习过程中,宝安少年们首先来到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在高校教授、博士后、实验员的带领下参观学院内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听取行业专家关于“跨海集群工程发展现状与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智能建造”“探秘海底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主题讲座,了解超级工程建设背后的故事以及超级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黑科技”。
大家好,我是马哥,本期分享的五本科技流小说,主角以一己之力推动全世界的科技进程,爽到飞起。荒诞流乐子人的写法,金手指为基地车,能提供黑科技,基地发展类,一开始制造民用玩具铁皮青蛙起家,后面涉及到军事,甚至于开始卖狗挣钱。
从昔日“叹零丁”,到今日“跨伶仃”,这是一个时代的见证。30日,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此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电力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为了解决电力问题,各国各显神通,开始使用各种手段发电,于是,除了较为原始的火力发电站与水电站外,还诞生了核电站、风力发电机以及光伏发电站等,而哪个国家能够率先突破电力领域的瓶颈,就等于赢得了未来,一则报道揭秘了一项真正的黑科技,一旦建成可以解决10万年的用电难题,和它相比,光刻机不算啥,而它恰恰就是中国正在规划中的太空电站项目,对此网友与有荣焉,表示,不要再吹光刻机了,中国这一超级工程才叫厉害。
这是一座连接深圳与中山的超级工程起于深圳机场互通立交与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每一处都是匠心独运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跟随小特的脚步一起感受奇迹工程的魅力超级工程集“桥、岛、隧、水下互
以2011年正式启动选址为起点,至2021年6月正式开航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走过了10年建设路。天府机场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十四五”开局之年投用的最大民用机场,工程建设投资700多亿元,如果加上场外交通、配套工程等,总投资上千亿元。
一、:一把洛阳铲,挖出五千年未解之谜!2023年,中国考古界迎来“高光时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从10万年前的古人类生存密码,到明代沉船里的“海底快递”,每一处遗址都在颠覆历史认知。有人调侃:“考古学家才是最会‘拆盲盒’的人!”但你知道吗?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交通运输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超级工程”,助力深圳通达全球、联通湾区、城市提速,成为引领特区走向未来的重要抓手,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强大感召力。
近年来国内不断推动水电站工程的建设,如今中国又一项超级工程问世,地位不逊于三峡大坝,其大坝高度接近300米,还一口气斩获了多个第一,它就是溪洛渡水电站,这座水电站的出现,将有效提升水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并且推动国内能源升级。
如今中国一口气完成了2大超级工程,一个在太空中,也就是天宫空间站计划,最近神舟12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网络上基本上都已经被天宫空间站给刷屏了,而另外一个则藏得很深,因为它在海底2000米处,原来中国在建设天宫的同时,也在进行龙宫工程,在这么深的海底建造空间站,难度丝毫不比天宫要低,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