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4日讯(记者 乔漪)12月2日,有消息称网红麦片品牌“王饱饱”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中国独家领投,高瓴创投跟投,老股东黑蚁资本、祥峰投资等持续加码,融资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供应链持续升级。
文丨李欢欢曾被热捧的“新贵”王饱饱,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当精准流量红利逝去,它面临的“困难”也才刚刚开始。“失意”的王饱饱双十一落下帷幕后,快消品牌们的战报也纷至沓来,不论结果几何,存在感总是要有的。不过,品牌们的战报除了实打实的增长,也有玄机暗藏的。
与去年同期销售额相比,代餐头部品牌增量高达800%,代餐产品企业进入消费“蓝海”。代餐为什么火?背后站着的是旺盛的消费人群,以及逐渐攀升的肥胖率和想要“偷懒”的减重生活方式。代餐产品火爆的同时,也有人认为,这些产品夸大功能,消费者是在交智商税。那么,代餐产品究竟能不能“代餐”?“双11”代餐轻食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90%。代餐产品已经“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各类平台中,打开淘宝,随机点开一个代餐产品,都能看到每月高额的销量。特别是今年“双11”,根据某电商平台数据,代餐轻食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90%。
说到减肥,就离不开“吃”这个字。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还有一个痛点:我这嘴巴它不受控啊。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崛起,很多人开始注重体重管理,男女老少都想拥有完美好看的体型。都说三分练七分吃,除了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外,减肥人士控制饮食是必然的。 由此,并不美味的健身餐风靡,代奶昔
来源:中新经纬明星在小红书带货代餐产品。来源:小红书截图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7日电 (闫淑鑫)最近两年,代餐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朋友圈被微商刷屏,抖音、小红书上更是随处可见明星们的带货视频。数据显示,京东11.11“开门红”10分钟内,代餐奶昔成交额同比大增20倍。
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打出“瘦身”“纤体”牌,就能培养出消费群体。代餐食品就是这样的产品,近些年其拥趸日众,市场也日益扩大。今年“双11”从11月1日开启第一波大促后,苏宁超市代餐轻食类目产品当天销量同比增长290%;京东超市这一天开场10分钟,代餐奶昔成交额同比增长20倍。代餐市场的“肉香”很快被资本嗅到了。
近日,知家DTC研究院发布食品饮料行业DTC营销白皮书,报告显示,以羽衣甘蓝粉、蔓越莓粉为主的超级食物粉近年来在社交媒体热度高涨,过去一年在抖音的销售额达到3260万元。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代餐行业发展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将达17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