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1955年后,它曾是越南共和国“首都”,有“东方巴黎”之称。此外,胡志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独特的城市风貌,以及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独特的多民族建筑风格等,值得大家去探寻。胡志明市城市风光。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父亲阮生辉是个爱国的汉学家胡志明自幼就有赶走法国殖民者,解放同胞之志。1919 年初,凡尔赛和平会议召开时胡志明取名阮爱国代表在法国的越南爱国者,向各国代表团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提出了著名的“各民族权利的八项要求”。
文 | 陈晔虽然“胡志明思想”不再是流行的专业,但“胡志明”依然是越南人民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符号。在越共内部,经常会举行类似“以胡志明道德为榜样而学习和行动”的活动。而对那些政治世界以外的越南年轻人来说,他们从小就被教导关于“胡伯伯”的一切。
越南主席胡志明,是一位革命先辈,为着革命事业,一辈子都没有结婚。也有人说他在越南的时候,其实结过一次婚,只不过,妻子早逝。这一点我们无从考证,根据所有胡志明的个人资料,他第一任妻子的说法并不明确。也正因为如此,几乎人们的认知当中,都是以“胡志明一生未婚”来看他的。
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你总能看到一张须发皆白的老头像,这张头像就是胡志明,越南国父。年轻的时候他到过欧洲,非洲,美洲,精通多门外语,甚至还精通多个中国方言,他走南闯北,见识了许多民间疾苦和磨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巴黎加入了共产党,由于顶着一副亚洲面孔,又能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与同期在法国的周总理,陈延年,王若飞等中国的最先进的革命者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它曾当过船员,做过苦力。
人们常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成功固然重要,然而患难之中的兄弟情谊却能带给人们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个人如此,国家亦然。众人看来,中国与越南是患难之交,如今却在各自的阵营之中渐行渐远,实在遗憾。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如今可以用冰冷二字形容。
1965年4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越南人民热烈要求我国抗美援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顿时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政府也傻了眼,如果中国真的再次派出百万志愿军,自己就要从越南卷铺盖走人了。
说到越南,人们会想到这里古称"交趾",历朝以来炎黄的足迹遍布此处。从南越王赵佗,到伏波将军马援,到固守交州之地的士燮。中国在此处的时候,越南还未有国家概念。直到炎黄到此之后的一千年后,越南才有了文明,有了封建国家。可以说,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越南,与我国渊源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