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波 国医大师(1934.1—)杨春波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福建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精于脾胃病、发热性疾病的诊治。现将其对发热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师从章次公先生,朱良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1989年首次提出痛风“症似风而本非风”“乃浊毒瘀滞使然”的病因病机理论,倡导从“浊瘀内阻”角度认识痛风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规律,创立了“泄浊化瘀调益脾肾”的治疗大法,首创“浊瘀痹”病名。
李玉奇 国医大师(1917.8-2011.2)李玉奇,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之一,首届“国医大师”之一。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对消化病研究颇深,提出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的新观点。
任继学 国医大师(1926-2010)任继学,首届国医大师,曾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现将任继学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仁。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称之为眩晕、风头眩、头痛等。《黄帝内经》称为“眩仆”“掉眩”“眩冒”。
周仲瑛 国医大师(1928-2023.10)国医大师周仲瑛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70多年,擅长诊治急症、疑难重症。主张辨证应首辨病机,倡导“病机辨证十三条”,创建“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花类药是周仲瑛临证时常用的配方佐使之品,其应用范围涉及内、外、妇、儿多种病症。
周仲瑛 国医大师(1928.6-2023.10)周仲瑛,首届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70载。提出“三毒说”“瘀热论”等新理论,疗效显著。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提出“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在营血”的新观点。
王琦 国医大师(1943-)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在辨治过敏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方面经验颇丰,他主张“主病主方”,创制“脱敏调体方”以调节特禀质之体,以仲景麻杏石甘汤作为哮喘发作期主方,归纳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阮士怡,第二届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阮士怡从事中医事业近70年,创建了该院中西医结合学科心血管学科,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防治心血管病的学术思想,现将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仁。中西结合 创新心血管病治疗理论。
腰腿痛与足少阴、足太阳、足少阳、督脉等经脉有关,如足少阴之脉循行“贯脊属肾、络膀胱”,足少阴经筋“其病……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属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抑”,足太阳膀胱之脉“挟脊仰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张琪 国医大师(1922-2019)国医大师张琪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主攻肾病的研究,对急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劳淋的研究承担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淋证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种。
2022年7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了30人国医大师称号,其中,就有一位壮族黄氏人才,凭借着他对壮医学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发扬,获此殊荣。
《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首次提出“邪在心”概念。专篇论述类似疾病者,首称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1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中国第四届——————国医大师名单大全1 、 丁樱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2 、 王永钧 —— 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3 、 王自立 —— 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4 、 王庆国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5 、 王晞星 —— 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6 、
任继学 国医大师(1926-2010)任继学,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国中医急诊学学科体系创建者之一。“体用理论”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任继学在著作中每多论述,见解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