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胖“时间的朋友”直播间里下单购买《变量》已经成了习惯,以后买可能会便宜,但就是耐不住等待,一定要赶上第一波购买,早早看上才安心,从经济学角度,这是不可取的,但是,从情绪价值来讲,购买是对罗胖、对何帆老师赤裸裸的支持。
当开始写这些内容时候,《变量》已经啃到了第三遍,从开始接触到现在十多天过去了。在知识碎片化的年代,我们好像啥都知道,但是聊起来什么也是知道个皮毛,《变量》是在告诉我们,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着哪些些变化,未来可能会发生啥改变?
作者何帆是经济学家,每年会做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的心得写一本书;他用102天飞行84203公里,走访了新疆尉犁、宁夏西海固、广东海丰等30余个城市,调研了智能制造、现代农业、老年产业、互联网等多个产业,访谈了棉农、返乡青年、老年创业者、企业家和生产线上的工人,找到了能帮你更好地发展的生存策略:腾挪。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在第一本《变量》出版的时候,何帆说,这套书的跨度是三十年,他会每年写一本,一共写三十本,记录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期。今年,《变量6:宏观世界奇遇记》如期而至。在书的扉页有这样一行字——献给未来的一代。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双脚丈量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走访了新疆尉犁、宁夏西海固、广东海陆丰等地,访谈了棉农、返乡青年、老年创业者、企业家和生产线上的工人,最终找到了能帮人们更好发展的生存策略:腾挪。
在阅读何帆新书《变量5:在中国这艘大船上》时,让我仿佛还置身于疫情那段惶惶不安的日子,重复着没完没了的核酸,场所扫码进出,绿码通行,口罩不用说,这几年已形成戴口罩出门的习惯,偶尔忘戴口罩,脸上带来的那股清凉话,说实话,还真让人有点不习惯。
如果你在2018年12月31日关注过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演讲,有两个瞬间可能也冲动了:一个瞬间是为得到APP发广告,在朋友圈转发带有“我相信”的广告词;还有一个时刻是何帆新书《变量》的发布,可能也会匆匆掏出手机,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