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播剧《大秦赋》,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机智、重情重义,也让我们看到了征伐中的诸多无奈。作为一位文化和历史爱好者,在笔者看来,这部剧的魅力就在于它对历史的高度还原。这种还原既包括对人物经历,更包括对当时百姓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沙场上使用的兵器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大秦赋》开播不过12集,这首《无衣》便出现了五六次。意思是:“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大秦赋》唱的“岂曰无衣”,士气高昂,背后的故事感动7天7夜近日,《大秦赋》热播,剧中不仅展示了战国末年各国相互征伐的场景,更为我们展现了2000多年前的生活、军事细节。据悉,剧组为了尽可能地还原细节,先后搭建了1000多个场景,可谓用心良苦。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岂曰无衣……岂曰无衣……岂曰无衣……”这复沓的句式,奔涌着爱国情感的炽烈波涛,仿佛上古将士悲壮赴敌的齐整步伐,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穿越三千年时空,今天读来,仍然令我们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