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黔境定格 社会开新——清代贵州清代是贵州历史上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调整了贵州省域,开展“改土归流”,设置“新疆六厅”。经济上,引入新品,疏浚商道,近现代工业萌芽,贵州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上,多族共融,人文蔚起,英才辈出。
4月8日,在贵州省黄平县,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正贵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加工银饰。“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我国自古就有使用银质饰品的传统,在贵州黔东南,造型精美、款式多样的银饰是苗族女性盛装时重要的装饰。
4月21日,航拍穿着苗族盛装的巡游队伍。(无人机照片)吴大平 摄4月21日,航拍穿着苗族盛装的巡游队伍。(无人机照片)吴大平 摄4月21日,航拍穿着苗族盛装的巡游队伍。(无人机照片)吴大平 摄4月21日,航拍穿着苗族盛装的巡游队伍。
航拍姊妹节万人盛装游演队伍。人民网 阳茜摄身着盛装参加游演的苗族同胞。人民网 阳茜摄.不同支系的苗族同胞身着盛装参加游演。人民网 阳茜摄不同支系的苗族同胞身着盛装参加游演。人民网 阳茜摄身着盛装参加游演的苗族同胞。人民网 阳茜摄身着盛装参加游演的苗族同胞。
2024年2月15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高武村,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跳芦笙舞。杨文舒 摄2024年2月15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高武村,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跳芦笙舞。杨文舒 摄2024年2月15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高武村,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跳芦笙舞。
初冬暖阳,正是“晒衣”的好时节。近日,在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施秉县马号镇黄古村,黄古小学的学生们趁着中午晴好天气,把自行扎染的围巾披在木楼美人靠架子上晾晒,同时,还表演了一场蓝靛校服、围巾与苗族服装的“校园时装秀”。服装设计师和校园的孩子们合影。张瑾媛在与同学们准备走秀。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2月16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甘囊香”芦笙堂,人们跳起芦笙舞。
2024年9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举行「贵州村T」主题专场,灵感来自贵州乡村的时装秀。icphoto身着百褶裙、飘带裙和交襟大领衣的雷山姑娘,正从舞台深处款款走来。她穿的这套苗族盛装,从她一出生,母亲便开始绣,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绣了十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衣无银,不成盛装”,银饰自古便是苗族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每逢年节或喜庆活动,苗族姑娘们身穿民族服装,戴上款式丰富、造型精美的银饰,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新社柳州2月10日电 题:苗族百鸟衣掀起“最炫民族风”作者 林馨正月十三,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十三坡”在安太乡拉开序幕。连日来,融水系列坡会连番举行。苗族姑娘们穿上节日必备盛装——百鸟衣,在芦笙旋律中翩翩起舞,裙摆相互映衬,掀起“最炫民族风”。
【艺匠中国·贵州苗绣】作者:杜怡蒙(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它既是苗族妇女心象的写照,更是她们以情感浇筑而成的艺术结晶。流传于黔东南、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等地苗族聚居村寨的贵州苗绣,因地域和风格的不同可细分为上百个支系。
人潮涌动,盛装闪烁,芦笙悠扬……这里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一年一度的“甘囊香”芦笙节活动现场。在“甘囊香”芦笙节期间,贵州一名苗族妈妈吴茜,总会带着两对双胞胎女儿杨柠竹、杨柠羽以及杨柠微、杨柠咛,从凯里市前往乡村苗寨的外婆家参加这盛大的活动。
南海网10月7日消息(记者 张野)“锦色——2024非遗潮秀”服饰展自10月1日在海口非遗文化展示馆二楼开展以来,备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与关注。此次展览作为“锦色——2024非遗潮秀”的重要延伸活动,通过展示各少数民族的非遗服饰,向公众呈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与非遗技艺的传承。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太漂亮了!工艺特别精致。”深圳市民王先生说,“我在贵州苗寨看到过这种样式的银质苗帽,纯黄金制成的从没见过。”这个周末,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贵州主题馆,黄金制成的苗族首饰吸引了许多观众围观“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