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占补平衡的基础上,从去年以来又冒出一个新的概念叫耕地“进出平衡”,首先,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下面我们就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告诉大家:一,“占补平衡”简单点就是“占一还一”,这是我国实施了多年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对象,那就是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为落实“166号文件”,浙江省近期印发《浙江省耕地与其他农用地“进出平衡”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所谓“166号文件”,即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印发的《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了平衡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面积整体的稳定,国家于1998年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确立了以“占补平衡”为核心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建设占用多少耕地,主管部门就应从他处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耕地,1997年中央首提耕地“占补平衡”,至今已有26年。2021年自然资源部等三部门印发“166号文件”,首次提出耕地“进出平衡”。这两大关于耕地的政策,业内人士指出,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脉相承,相互补充。它们的政策目标,分别是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下称《用地政策指南》),其中规定了十多项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的第一项是永久基本农田严禁被占用,包括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更不要说工业用地或者房地产开发用地。
为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文件,对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提出了系列要求。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提出耕地保护“六个严禁”:1.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
导 读2023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土地日”的知识吧~问什么是全国土地日?全国土地日是我国每年的6月25日,旨在促进人们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意识,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地保护和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