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三饶城隍庙内保存有一只重达19.8市斤的石秤砣,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在当时三饶使用的是衡制是百六砣秤,每斤20两,在全国独一无二。日前,在三饶城隍庙内,记者看到,这个石秤砣为单孔,现重约19.8市斤,可能是由于磨损,上面并没有发现有字迹。
小时候存的零花钱一半都贡献给了磁带听好听的音乐、听故事跟着学儿歌仿佛那些时光又晃到了眼前小编相信,在你家的某个角落一定躺着几盘舍不得扔掉的磁带26复读机前面说了磁带那我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复读机这个东西是我读初中的时候买来学英语的趁爸妈不在家就换个听音乐的磁带被逮住了就要挨
民间有七言绝句曰——笔直一身无节目斑斑星点最分明秤斤注两知轻重大象鸡毛均可衡一根木杆秤,一页文明史。杆秤,中国人发明的人类最早的衡器,可谓是华夏“国粹”。古往今来大大小小的交易,都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落间完成。
老式杆秤虽长远不见老苏州还是觉得老秤用得最称心因为秤头上有独特的人情味道秤杆还在晃卖菜阿姨已经喊出分量没有停顿便直接报出价钱比电子计算机还要快这一手算价钱的本事确实厉害一根木杆一只秤砣这就是从前最普通的杆秤卖菜阿姨不识电子秤秤杆上密密麻麻的秤星却能识得蛮准这样的杆秤确实历史悠久民
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计量工具,但我们现在使用和见到的都是十两为一斤的秤,十六两为一斤的秤却鲜少见到。今天,《社区周报》百姓晒宝栏目为大家展示的就是汽运社区居民李生成老先生收藏的一杆十六两的石头秤。
它象征着精确的运算,在尚无电子计算器的岁月里,不管是货物进出账目的记录,还是价格的核算,算盘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些熟练操作算盘的营业员们,手指在算盘上飞舞,就像魔术师在表演神奇的魔术,快速而准确地算出一笔笔账目,让供销社的交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