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如今也是浪漫的代名词,被称作“中国情人节”。25日晚,一场名为“情满四合院”的主题活动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以传统四合院文化中的“情”为主题,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婚俗。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实,七夕也叫“乞巧节”或“女儿节”等,在古代并没有什么“情人节”的内涵。首都博物馆里展示的“垂花门”。
婚姻被视为人类社会的核心制度之一,它肩负着生育下一代、传递文化遗产以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职责。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尽管如此,“门当户对”这一传统的婚姻理念,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农村俗语,是经过老一辈人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这些俗语,才能达到家里富有,财不流失的目地,这句俗语“门要常开,户要常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字面上解释,“门”就是大门的意思,如果我们经常打开家里的大门,这样就给人一种感觉,这户人家庭兴旺,迎接四面八方的好友来家里做客,或者是商谈发家致富的办法,而后半句“户要常关”这个“户”,就是房子的门,不管是前门和后门,都要常关闭,具体都是什么意思呢?
“当”,它的本义是田与田对持,相等,意思就是相当,相等的田地,后又引申为对着,上头。所以,门当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差不多是门头外对着的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物件。“门当”字面意思再从建筑上看,建筑学上是没有“门当”这个说法的,一般称为“抱鼓石”或者“门枕石”。
从古至今,男女双方结亲就得讲究个“门当户对”,指的是两家人的经济条件以及社会地位相差不大,互相匹配。“门”与“户”,对于如今来说好像没什么区别,很多场景下它们两者都可以互换使用,门有时指户,而户有时也指门。比如现在的“入门”和“入户”所表达意思基本一样,“足不出户”也表示不出门。
无论是过去还是如今的农村,人们常常被诸多规矩束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干,规矩讲究繁多。这既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文化,尽管毫无科学依据,但其中有些一直得以保留。例如,结婚的时候讲究门当户对。在传统观念里,门当户对意味着双方家庭在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方面旗鼓相当。
建筑律法中对“门”和“户”都作了严格的要求,用以区分不同的社会地位,在过去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社会等级是极为严格的。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居家建房,都必须严格按照律法来修建,否则,将会因违反规定而被处罚。
“户”不是“窗户”的意思,而是指门。《说文解字》:“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也就是说,“户”是单扇的门,如房门,所以《说文解字》解释为“半门曰户”。如果是双扇的,像大门,那不叫户,叫门。用“护”来解释“户”,说清了“户”的作用,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