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团一连知青在格尔木生活纪实…爱,让我们学会了包容,多一分包容,就多一分理解。因为工一连是房屋建筑施工连队,建筑施工受气候的制约,每年只有在4月份开春化冻至9月中旬结冰,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可以施工,其他时间,都是进行政治学习和零星工程的维修。
鲁网枣庄9月21日讯(记者 李敬洲 )9月20日,在枣庄市峄城区东方怡园里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近二百名“农建十二师屯垦戍边”的老兵及家属,他们当时都是“军垦”的知青,在50年后再聚首,欢聚在枣庄,共诉他们之间浓厚的战友之情。据了解,50年前,他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
图片来源网络·如果侵权告知删除五十多年前的格尔木,格尔木有座小岛,小岛上驻有一支半军事化的部队,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十二师。兵团和我们西藏驻格尔木的汽车一队只有一河之隔,两家是邻居。大家都习惯地叫他们小岛农垦兵。车队围墙外有条小河,叫格尔木河。
前言1965年底,为了西藏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404部队分别在我省青岛、济南两地选拔组建了261人的山东青年支援西藏建设队伍,编制为“部队正式职工”。1966年初,本文主人公、还是20出头小青年的闫德海,偶然听说这一消息后,当即跑去报了名。
五十年前,一大批十六七的少男少女心怀梦想奔赴格尔木、马海等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物资匮乏,交通闭塞,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可他们无所畏惧,硬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住着地窝子、帐篷,顶着酷暑严寒,蚊虫叮咬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建设家园。
55年前,800名青岛年轻人成为首批参加青海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登上西去的列车,拉开了青岛知青出征青海的序幕。至1966年4月22日,青岛市先后向青海生产建设兵团输送了五批军垦战士,总数接近4000人。这以后的岁月经常萦绕在这些支边知青的梦中,也让多少个岛城家庭难以忘怀。
格尔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1965年,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十二师,是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巩固西南边防,维护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建设等特殊需要,从全国八大军区抽调复转军人2200多人,山东青岛、济南、青海西宁等地支边青年8100多人,支边干部1150人,劳改就业职工2100多人,以及以上人员的家属组成了1.6万人的农垦职工队伍,开始了农场创业历史。